备战上市近15年,随着正式递交招股书,首创证券离A股又近了一步。
日前,证监会首次披露首创证券招股书,公司计划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6.15亿股,并在沪市主板上市,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公司及其子公司资本金,发展主营业务。
事实上,成立于本世纪初的首创证券早在2006年就曾有过借壳S前锋的曲线上市计划,但随着此后北汽新能源借壳S前锋上市成功,首创证券借壳无疾而终,直至去年开始接受IPO辅导,并完成时隔16年的新一轮增资扩股,为独立上市作准备。
首创证券具有深厚的国资背景。截至目前,三大北京国企首创集团、京投公司、京能集团合计持有首创证券91.54%股份。其控股股东首创集团还是第一创业(002797.SZ)的第一大股东,一参一控两家券商。
但受制于资本实力薄弱,成立20余年间仅有过两次增资,长期以来首创证券只能依靠内源性资本积累和有限的资本运作实现资本规模的增长,限制了首创证券的业务开展。公司在同质化严重的行业特性下并不突出,一直处于行业腰部偏下位置,公司也亟需通过本次发行上市弥补净资本规模不足的劣势。
数据显示,2020年首创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6.5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1亿元。2020年末,首创证券的总资产、净资产和净资本规模行业排名分别为第59位、第58位和第62位。
申报IPO前获得近40亿增资
公开资料显示,首创证券前身为在北京商品交易所基础上改组的的首创经纪,2000年由首创集团、天乐投资等六家单位共同出资设立,2004年完成增资成为综合类券商。
成立后不久,首创证券就有过上市想法。2006年11月,上市公司S前锋(前锋股份)披露与首创证券的重组意向。次年年初公布的重组方案显示,S前锋拟以全部资产和负债与首创集团持有的首创证券11.6337%股权及现金6117.79万元进行置换。资产置换后,S前锋以新增股份的方式向首创证券股东置换取得剩余88.3663%的首创证券股权(相应的作价为17.85亿元),吸收合并首创证券,首创证券由此实现借壳上市。
但在S前锋复牌后,一直未有关于本次重组的新消息传出。直至2018年1月,S前锋披露重组方案,公司以288.5亿元的交易价格置入北汽新能源100%股权。此后,北汽新能源顺利借壳S前锋上市,S前锋更名为北汽蓝谷,首创证券曲线上市折戟,最终选择独立IPO。
2020年8月,首创证券与国信证券签订辅导协议,并在北京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手续。经过IPO辅导之后,上月末,证监会预披露首创证券招股书,首创证券也进入到了IPO排队之列。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为了顺利推进IPO,首创证券近一年来动作不断。2020年7月,首创证券引入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京投公司)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两个月后,包括首创集团、京能集团、京投公司等在内的五名股东向首创证券增资39.9亿元。增资完成后,首创证券注册资本达到24.6亿元。
而在证监会接收首创证券IPO申报材料的前夕,今年9月份,首创证券高管层发生人事变动,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苏朝晖担任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原董事长吴礼顺在任职一年后卸去董事长职务。
截至目前,首创证券共有五名股东。其中,隶属于北京国资委的首创集团、京投公司、京能集团分别持股63.08%、19.23%、9.23%,合计持股高达91.54%,北京国资委为首创证券实际控制人。此外,城市动力、安鹏投资分别持股6.15%、2.31%。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首创证券的控股股东,首创集团还持有上市券商第一创业12.72%股份,为其参股股东,符合证券公司股东以及股东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对于证券公司“一参一控”的要求。
净资本规模较低制约发展
对于行业排名并不靠前的首创证券而言,补充营运资金、壮大资本实力是其独立IPO的主要原因。
招股书披露,此次首创证券拟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6.15亿股,并在沪市主板上市,募资规模尚未透露,计划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资本金,增加公司营运资金,发展主营业务,重点投向信息技术建设、研究业务、子公司布局、补充营运资金等方面。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首创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13.4亿元、16.5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75亿元、4.34亿元、6.11亿元,总资产利润率分别为5.46%、7.16%、6.7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36%、10.19%、1.59%。
今年第一季度,首创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归母净利润5104.33万元,期末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286.18亿元、89.9亿元。
在证券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的背景下,与大型证券公司相比,首创证券的资本规模偏小问题较为突出,且在2004年完成增资扩股后,直至去年9月才再次增资扩股,公司亟需通过本次发行上市弥补净资本规模不足的劣势。
以净资本计,2018年至2020年,首创证券的行业排名分别为第81、78、62位,以净资产计的行业排名分别为第77、78、58位,在行业中处于腰部偏下位置。
不过,在个别业务方面,首创证券也建立了自己的优势。2018年至2020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行业排名分别第31、32、22位,证券投资业务排名第45、45、49位,高于公司整体排名。
据统计,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首创证券集合产品发行数量已超过300只,位于行业前列。截至今年3月末,首创证券(母公司口径)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共415只,其中413只为主动管理型,占比超过99%。
但目前,首创证券的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于证券经纪、证券自营等传统业务,依旧主要“靠天吃饭”。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公司涵盖证券经纪、信用和期货等业务的零售与财富管理类业务分别实现收入2.84亿元、3.11亿元、3.43亿元、0.82亿元,占比34.78%、23.21%、20.70%、30.27%。
同期,首创证券的资产管理类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4.07%、16.65%、25.02%、28.97%,投资银行类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3.70%、17.73%、16.78%、9.33%。
在国内证券公司业务同质化严重、对传统通道业务依赖性较强的情况下,作为中小型券商的首创证券仍需通过差异化和专业化优势突围。(长江商报记者徐佳)